实验筑基 开拓创新||西北大学“化未来”科普实验室
更新时间:2021-06-01 11:03 作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点击量:
敲开孩子们的心门,
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
敲开实验室的大门,
让生活各处都变成探究的场所;
敲开未来的传送门,
让科技前沿走到每个期待的角落。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课堂,
开启一段“筑梦故事”
......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他提出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平台;是理论研究、科技发展的源泉;是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的载体。学校不断推动实验平台建设创新发展,积极从校内向外辐射延伸,以“服务社会,科普宣传”为目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验探究生活,用科学点燃梦想。
“化未来”科普实验室创建于2017年7月,以西北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主要承接中小学校园科普文化建设工作,并设有线下趣味化学实验室,为中小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提供实验场地,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实验乐趣、收获实践真知。
实验室配有数名专、兼职教师,设有多种基础化学实验装置与实验实践教学仪器。团队在实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掌握了强大的趣味科普课程设计能力、科普实验课程录制能力、科普节目编排能力,为做好青少年的科普宣传提供可靠保障。迄今为止,在陕西省开展的科普活动直接覆盖中小学生人数已超过十万人。
“化未来”科普实验室在实验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将线上自媒体科普与线下走入校园相结合。在线精心制作并推广科普文章、微课、视频等科普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B站、抖音、钉钉等APP开展科教及科普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共制作相关科普内容50余篇,总阅览量达到五万余次。
线下,在科普场馆、中小学、社会科教机构、社区、扶贫空间、公共服务单位等地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更深入到多所县、镇中学,开展“科普筑梦行”公益活动。

实验团队积极与其他优秀社会组织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应邀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资源优化共享,分享与实验教学相关的核心素养专题报告,将实验室课程设计理念推广运用到更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实验室师生齐心协力,在拼搏与汗水中将卓越接续相传,荣获“陕西科普使者”称号及多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并获得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肯定与赞扬。


“化未来”科普实验室以扎实理论为基础,创新性思维为指导,积极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模式,坚持“夯实基础、训练技能、贯通知识、拓展能力”的方针,肩负服务社会的责任,将立德树人的宗旨贯穿实验室育人全过程。在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型建设过程中,以科学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创新热情与活力,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可爱的科学、走进迷人的科学、享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科教兴国需要全体国民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素质、职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实验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服务贡献社会,开展科普筑梦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与精彩,播撒科研梦想的种子,弘扬追求卓越、注重实践、精益求精的实验育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