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师生智慧灵感碰撞、促进知识融合创新的梦想舞台;是孕育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载体。学校历来重视实验室建设,统筹资源、开放共享,实验室成果产出丰硕,实验室平台各具风采。
西北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心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方针,在“双一流”及“地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经费的重点支持下,以国际化的视野,瞄准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前沿。
近年来,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硬件环境、管理模式,尤其是特色实习实验项目等方面开展系列开拓性探索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使中心特色更加鲜明,已经成为凝聚和稳定西部人才,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之一。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680台套,总价值3225万元。具备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拥有录播系统-IDB互动系统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特种显微镜实验室以及矿床学、矿相学、结晶岩岩石学以及沉积岩岩石学等显微镜实验室,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地质工程数值模拟、地质工程原位测试、地基基础检测、土动力学和非饱和土等实验室;汇聚我校地质学科70多年科学研究成果之精华的古脊椎动物学-古生物-矿物学-岩石和矿床学4个标本陈列室,造山带、早期生命、古脊椎动物3个特色的校博物馆分馆,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国内外已经颇具影响力的秦岭广货街多学科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平台结构及功能划分
贵重仪器
秦
岭
多
学
科
野
外
综
合
实
习
基
地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68人,流动人员47人。固定人员中基础地质40人,地质工程8人,资源工程8人,实验技术6人,实验管理6人。拥有“晶体光学和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和“早期生命演化”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室内和野外相互补充、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建设思路,强化基础训练,提高实践技能,突出科研创新。
开设实验项目600余项,承担了系内本科生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土力学、岩体力学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75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年人时数逾6万。依托河北秦皇岛、四川马角坝和鄂尔多斯-秦岭等野外实习基地,完成了学生的3次大型野外实践教学实习,以及10余次课程短期野外实习。
野外实践
积极整合“基础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地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油气勘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资源,建设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设实验项目100余项,承担23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本科生创新性实验。
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由谢婉丽教授牵头的教师团队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地质工程原位测试虚拟仿真系统获批我校首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该项目采用三维数字化动态开发,共分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岩体应力测试试验、岩体声波测试试验、桩基静载荷试验、水压致裂试验以及千斤顶法荷载试验8个实验部分,全景全真展现实验场景,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设备有限、环境不可实现以及实验安全性等问题,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会整个实验过程,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增强创新能力。
2019年,中心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开展专题讲座报告,进一步开放运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赴6所中小学义务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地学知识,助力科研梦想。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实验平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科研的相互融合、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中心突出特色、注重融合、保持优势、打造精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素材来源 / 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